钢材与焊接材料验收
钢材需符合国家标准,进场时检测化学成分、机械性能及焊接性能,优先选用通过GB/T19000认证的供应商产品24。焊接材料(焊条、焊丝)需匹配母材性能,并提前完成焊接工艺评定试验。
材料复检与储存
钢材、连接件及防腐涂料需提供合格证明,并进行入厂复检;储存时避免雨淋、污染,分类堆放并标识清晰。
二、焊接工艺控制
焊接人员与设备管理
焊工须持有效资格证书,停焊超过6个月需重新考核;焊接设备定期校验电流、电压参数,确保设备精度。
焊接工艺规范
板件对接焊采用全熔透工艺,焊缝错开距离≥20mm;焊接环境温度需满足要求(低合金钢≥5℃,碳素钢≥0℃),湿度≤80%。
焊缝质量检测
焊缝冷却后检查外观无裂纹、夹渣、气孔等缺陷,重要焊缝需进行无损检测(超声波/射线探伤),超标缺陷需返修并复检。
三、组装与精度控制
单元化生产与胎架应用
顶板、底板、腹板等板单元采用专用胎架制作,预制反变形以减少人为偏差;组装时以基线为基准,控制拼接精度。
分块方案优化
超长横梁分段加工(单段≤9m),接缝处设置对接坡口;螺栓孔侧预留工艺加量,提升拼装匹配度。
整体拼装与预拱控制
分轮次完成整体组装焊接,优化焊接顺序以控制变形;预设预拱参数补偿焊接收缩,确保线形符合设计要求。
四、检测与验收管理
过程质量检查
每道工序完成后进行自检,重点核查焊缝质量、连接节点尺寸及防腐涂层厚度;关键节点(如高强度螺栓连接面)需监理旁站验收。
试拼装与成品验收
厂内试拼装验证整体尺寸精度,合格后进行涂装;运输前核查成品防护措施,避免磕碰变形。
五、施工管理强化
工艺文件与交底
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和工艺指导书,对施工人员开展技术交底,明确质量控制目标及操作规范。
安全与进度协同
焊接、吊装等高危作业需落实安全防护;优化材料进场与加工流程,减少停工待料风险。
总结:钢箱梁加工需贯穿“材料-工艺-检测-管理”全流程控制,重点防范焊接缺陷、尺寸偏差及连接失效风险,通过标准化作业与动态监测保障工程品质